一、基本情况
杭州市萧山区以垃圾治理城乡统筹为目标袁同步推进小区尧农村垃圾分类模式的转改提升,针对农村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范围广、人口多、日常
管理较为松散等特点,以“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为基础,以垃圾分类“智能
账户”为核心,搭建起“一户三平台”(智能账户和村社、镇街、区级三个监管平台)萧山特色垃圾智慧化治理体系,通过实施“四定一撤”(定点投放、定时
收集、定车运输、定位处理、撤桶入户)智慧分类模式,在提升分类参与率的同
时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推动垃圾分类走上数字化治理“快车道”。
二、主要做法
(一)智能账户激发内生动力。以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为支撑,为25万户村民设置专属“智能账户”,接入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通过流动投放点智能秤,实现对村民源头分类行为的精准溯源、智慧计量。村民的垃圾分类参与信息实时转换为积分记入“智能账户”,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参与次数越多、分类质量越高,获得的积分越多。从垃圾分类“内生动力”出发,实现了群众认从“政府宣传要我分”到“积分激励我要分”的转变,提升群众分类参与获得感。
(二)三级平台实现科学评价。着力提升农村垃圾分类数字化平台覆盖
率,构建野“一户三平台”(智能账户和村社、镇街、区级三个应用平台)垃圾治理体系,理顺“户-村-镇-区”四级评价主体,每日定量分析、研判采集的数十万条居民垃圾分类数据信息,通过自动统计、比对和分析形成科学评价,为村社开展针对性入户宣传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升生活垃圾智慧化治理水平。采用“金字塔”分级评定规则,对农村垃圾分类水平赋以A、B、C、D (A:主动参与全类别分类、B:主动参与单类别分类、C:偶尔参与单类别分类、D:不参与分类)四个等级,采取“抓两头、提中间”的思路,不断缩小差距、平衡分类水平。
(三)部门合力形成协同治理。结合《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市容环卫、农业农村、发改、经信、文旅等各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各部门明确任务目标、强化部门沟通、形成治理合力,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打造、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农膜减量行动等各条线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厘清思路、压实责任,发挥条线联动“1+1>2”的作用,逐步建立起了城乡一体化多元共治格局。
萧山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
街道垃圾分类数智平台
三、特色亮点
(一)实现生活垃圾即投即清即运。定点投放结束立即进行“定时收集”的模式,破解了垃圾桶满桶时间占全天时间90%的难点,“投”与“清”的紧密配合有效减少了垃圾堆积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是有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该模式实施后,萧山全域“撤桶”,全品类垃圾进入规范处置场所,实现“垃圾不落地、路边不见桶”的治理效果,消除就地资源化处置站点带来的环境影响隐患,实现最大环境效益。
(三)是有效打造垃圾分类数字化治理态势。该模式通过1000余支专项推进队伍开展100%覆盖的分类宣传,通过三级“智能账户”进行100%覆盖的精准监管,为乡风文明评比等工作提供了量化指标,对居民分类习惯的养成有着显著效果。
(四)是产生可观经济效益。该模式节约400 万元/年的垃圾桶维护费用、100万元/年的日常保洁费用以及1600万元/年的垃圾逐户清运费用,且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