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正文
衢州常山:以“宋韵”为依托 助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21日 17:42:05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刘琳玲

  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通讯员 刘琳玲)冽冽寒风起,香茗暖身心。冬日午后,一场茶道主题沙龙活动正在衢州市常山县文化馆文化驿站内举办,吸引了众多茶艺爱好者前来交流品茗。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走进常山各处公共文化场所,参加沙龙、讲座、展览等文化活动。而这一改变得益于巡视整改的有力推动。

  自浙江省委巡视反馈以来,常山县针对巡视反馈意见指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群众期待有一定距离”问题,深入分析症结原因,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多措并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常山落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巡视整改措施的重要抓手。该县对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级评定标准和一级图书馆相关标准,开展薄弱公共文化设施摸排,制定下发《常山县重点公共文化设施专项提升行动方案》并启动实施。目前,已投入资金280万元,精心打造94个“15分钟品质生活圈”、3家南孔书屋、2家文化驿站、15个乡村博物馆,建设完成进度、乡村博物馆数量居全市前列,全县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5124.35平方米。

  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和文化名片。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该县加快推进文化地标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博览中心完成传媒中心、档案馆、规划馆、博物馆等建筑的主体施工建设。同时,以“宋韵”文化为依托,着力推进北门历史文化街区、宋诗之河之“赵鼎考古文化”等重点文化项目,进一步提升衢州城市品位,留下城市记忆,使人们记住历史、让百姓感受乡愁。

111.jpg

  为激发“文有乐享”发展,该县还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汇聚文化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群众对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日前,由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社会文化志愿服务机构组成“黄鹂鸟”文化服务队,来到东案乡金源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精彩的本土越剧表演赢得了现场群众的阵阵喝彩和掌声。

  据悉,今年以来常山持续开展“黄鹂振翅飞 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已累计完成送戏下乡300多场、电影下乡3500多场、送书2.3万余册、送展览讲座300余场、县外文化走亲10余场。

  “以文化人、和谐善治”的理念已在常山植根。巡视整改促使新时代文化常山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稳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助推常山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常山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在优化文化设施布局、加大文化惠民力度、繁荣精品文艺创作、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助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巡视整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标签: 衢州常山;公共文化服务;巡视整改 责任编辑: 林辰辰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