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8日讯(通讯员 费琳)“湖笔以‘尖、齐、圆、健’四大特征闻名,每支笔都经过制笔工匠亲手制作、精心挑选,才得以成就‘湖颖之技甲天下’的美名。”近日,湖州市南浔区頔塘社区举办“时间的印记”为主题的湖笔技艺教学活动,来自湖州王一品斋笔庄的制笔师张老师为居民讲授湖笔的起源和制作工艺,带居民体验非遗文化的传承魅力。
据了解,王一品斋笔庄始创于清乾隆六年(1741),是中国最老的一家生产和经营湖笔的专业笔庄,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悠久历史。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王一品斋笔庄在传承制作传统湖笔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大量的新品,其产品包括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各式湖笔多达500多种,年产量近30余万支。
为弘扬湖笔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活动现场,张老师通过视频展示和现场演示湖笔制作工艺中的“结头”与“择笔”两道工序,居民们纷纷认真的把自己手中的毛笔制成老师口中的“尖、齐、圆、健”,上手体验了一把择笔工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小孩也很喜欢毛笔,今天的体验非常好。”一位带着小孙子前来的郑阿姨高兴地说。
湖笔从选料到制作,大小120多道工序,按传统手工精制而成,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们不仅希望将湖笔制作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也希望通过不断推陈出新,让大家感受到湖笔和书法的独特魅力,使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非遗这一传统历史文化瑰宝,2023年湖州市南浔区高新区(南浔镇、度假区)将计划在横街村文化礼堂、神墩村文化礼堂、息塘村文化礼堂、浔东村文化礼堂、迎春村文化礼堂和中小学校等开展非遗文化巡展活动15场次,通过“非遗文化进礼堂、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不断壮大非遗受众面,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