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风貌办公布2022年度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优秀案例(入口门户类、公园绿地类),全省共有10个案例入选,丽水市上报的“多维绿台——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公园”案例入选公园绿地类优秀案例。
去年以来,省风貌办在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同时,大力发动各地开展优秀案例申报工作,重点针对入口门户、公园绿地、街道广场、小微空间、浙派民居、文化IP等方面风貌整治提升的优秀案例以及系统化的特色经验。本次公布为首批的入口门户类与公园绿地类。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中山公园的特色做法吧。
莲都中山公园位于丽水市区城北路上,东临中山邸、西临括苍邸,南接丽嘉花苑,是丽水首个以“市花”杜鹃为主题的城市公园,占地约1.45公顷。设计理念源于山水人文的东方智慧,运用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营造出了空间变化丰富的景观环境,打造城市山林景观。园内设有山林花园、沉浸花园、下沉庭院、儿童游乐场等功能区,以游览、康体、生活、科普为核心,满足周边居民和产业人群的活动需求,更好地激发城西区块的城市活力,展现丽水生态之美。
因地制宜,外塑“高颜值”公园
在空间布局上做文章。从空间低质到多维公园,“显山秀水、自然塑景”打造山水栖居多元景观,构建自然探索、人文底蕴、艺术交流等主题游线。其中公园和建筑沿街北面,是入园第一视野,标高低,地势缓,室内为下沉台阶构成藏书及交流空间。而多功能草阶及超长缓坡覆土景观化处理增加了入口人群的纵向层次,饱满了公园的人气,丰富了城市街景。
在建筑形式上求创新。采用现代风格设计,力求简洁大方,形成色彩丰富、错落有致的建筑形体。主体建筑立面整体使用天然文化石自由拼贴,通过空间进退将景观与建筑的横向关系柔化,互相借景。南面无框玻璃窗将公园尽收眼底,实现人在景中,景随人动的美好景象。
在景观设计上下功夫。中山公园中除了常见的毛鹃、夏鹃,还有红阳,金阳、孩儿面、仙鹤、青莲等极具观赏性的杜鹃品种30余种,种植面积达5000平方米,积极倡导近自然、本土化、易维护、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建设方式,通过景观元素进行精心设计,构建起人居生活、滨水休闲、文化娱乐等融合叠加的社区服务新场景。
人人共享,内炼“气质型”公园
厚植本土文化底蕴。宋代词人秦观曾在“好事近·梦中作”中这样描绘处州景色: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城春色。为打造丽水花园城市崭新形象,公园中除了栽植大量观花植物外,还充分运用园林造景手法,打造步移景异、随处见花的空间布局,充分将丽水本土文化景观可视化。
健全便民服务设施。公园建设不仅有大手笔的擘画,更有细致入微的人本关怀,结合周边居民需求,增加了便民服务平台,并合理布置公厕、避雨回廊、生态停车场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等基础便民服务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居民,形成多元化、多节奏、多体验的便民服务体验空间。
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从市民群众的游园环境需求出发,进一步加强公园广场的精细化管护水平,树立“共建共享共治”理念,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立道路、路灯、绿化带、公厕等管养责任公示公告牌。持续推进不同空间功能组合,完善公园绿地系统,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微空间,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