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浙江省交通集团下属浙商工服公司坚持责任下压、重心下沉、力量下移,整合监督力量、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进一步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以高质量监督促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设置监督“前哨”,激活“神经末梢”
力量薄弱、能力不足、面广点散、人情干扰,是基层监督面临的共性问题。浙商工服公司积极探索,依托大数据赋能“清廉盾构”建设,为基层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研发打造“大数据设备管理平台”,建立“盾构机在线监测系统”“指挥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对现场人员、设备、环境、安全、质量等形成“一网统管”下的联动协同管理体系。该平台统筹整合关键指标上屏,绘制更新设备管控区域地图,通过动态显示巡检管理、项目进度、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等实时数据,使设备管理、人员管控可视化、精细化、动态化,将监督探头嵌入广佛环线、南宁机场线、深大城际铁路、深圳地铁13号线等省内外十余项大型重点地下工程项目生产一线,形成破解这些难题的有益探索。
强化风险防控,找准监督重点
围绕“小微权力运行”这一关键,浙商工服公司将设备全寿命周期阶段的全方位监管、租赁运输存放整修过程中的损耗记录、盾构维修保养方案的执行等作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突破口,进行靶向监督,探索实施“清单+台账”的监督模式,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和监督台账,严肃设备违规操作、不规范损耗记录、设备全寿命周期监管失责等背后的作风问题。将一线生产管理专员纳入监督重点,通过进一步明晰“小微权力”边界,梳理设备掘进管理、使用管理、退场管理、合同管理、印鉴管理等“小微权力”43大类110项、风险防控清单110项,实现履责“一单清”、监督“一张明”,建立“绿灯跟踪、黄灯提醒、红色问责”管理机制,定期进行履职情况抽检、全覆盖督导,一季度以来共开展联合监督检查6次、风险排查49人次、发现隐患6项、整改隐患6项,针对性组织各类宣传教育10次、累计培训员工113人次,及时解决基层工作堵点难点。
运用谈心谈话,监督关口前移
“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你们找我谈话后,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履职尽责。”这是近日浙商工服公司针对某基层生产管理专员履职不力问题进行诫勉谈话后,该同志的肺腑之言。2023年1月14日,杭德市域铁路项目中铁924设备,该同志在配件发运时未做好相关记录,导致公司重新采购污水管一根,损失金额2559.96元。针对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浙商工服公司通过提醒函、建议函等形式,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多种方式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干部任前提醒、经责审计整改提醒、节前廉政提醒、入职廉洁谈话等为重点,一季度以来开展诫勉谈话1人次,提醒谈话5人次,廉政谈话近50人次,真正实现“监督就是保护,严管就是厚爱”。
破解治理短板,推动系统施治
监督发现问题是第一步,只有把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健全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才能真正推动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浙商工服坚持以清廉引擎助推企业驱动力、执行力、组织力,围绕公司二次租赁、项目回款等工作关键环节,查找制度薄弱点、权力风险点、监督空白点,追根溯源、查补漏洞,完成风险预警类、内部管控类制度制定修订5项,助力公司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链内有辨识度的高端装备综合服务类企业,为公司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保障。截止3月底,公司顺利推动南昌地铁2号线东延工程二次租赁项目进入合同谈判环节,实现营业收入1650.29万元、净利润244.56万元、项目回款2350万元,回款率达71.04%,超行业内平均水平,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通讯员 谢伊 赵伊珂)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