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正文
#深娱#寻找最in中国风 | 《立夏奇遇记》秒变《觉醒年代》?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进阶之路
2022年05月06日 15:04:53 来源: 天目新闻 记者 庄小蕾 实习生 王韵鸥

  编者按:2022年,#深娱#栏目启动《寻找最in中国风》系列策划,为您深挖这一年中文娱行业中的中国元素,探寻国风在娱乐行业中的运用、蝶变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以为是《觉醒年代》那样的年代戏,看下去才发现是《立夏奇遇记》。白举纲的那句“我就是为了千千万万个‘等等’去的”更是让不少网友破防。

  5月5日晚,伴随着《立夏奇遇记》在河南卫视播出,打造过“中国节日”系列的“神仙团队”又贡献了一种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新思路——不局限于歌舞表演,也不拘于科技赋能,而是通过短小精悍的网剧形式,将“立夏万物皆长大”进行艺术化的解读。天目新闻记者在节目播出后采访了《立夏奇遇记》的总导演陈雷,和他一起探讨传统文化爆款打造的N种进阶方式。

  创意解读“立夏万物皆长大”

  《立夏奇遇记》聚焦“成长”

  青年叶空(金瀚 饰)是一名编剧,工作中渴望成名却总是“怀才不遇”,恰好在立夏之时将迎来30岁生日。在两次梦境中,叶空“穿越”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中,发现自己竟然成为了学生中的“英雄领袖”,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奇遇故事……

  和前两期《奇遇记》的画风不同,《立夏奇遇记》的打开方式好似一出谍战剧。导演组将立夏的节气特征和人的成长之惑、青年的爱国热情融合在了一起。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陈雷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节目组选用了历书中的这句话作为 “题眼”,用“成长”贯穿起一场奇遇,也将从春至夏的自然变化,升华“人的成长”思想转变。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万物蓬勃生长成熟。人也是这样啊。我们年少的时候可能对很多东西一知半解,就是一个萌芽状态,懵懵懂懂的。到了青年时,就开始面临担当与责任。”陈雷这样解释节目的立意。

  在《立夏奇遇记》中,叶空两次“穿越”。当看到身边的夏先生(王劲松 饰)、小白(白举纲 饰)、钟老板(高冬平 饰)等平凡志士为了保护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毅然走向危难时,他备受触动,开始重新理解人生成长的意义,青年的意义,最终在思想上决心“三十而立”。这热血剧情,让一些网友联想到《觉醒年代》。

  《立夏奇遇记》聚焦的,恰恰是普通的青年的状态。例如金瀚饰演的叶空,他身上就有很多青年人的不成熟,比如说抗压能力差、有些社交恐惧、对自己不自信、对未来茫然等等。但通过剧情中的两次“穿越”,这种青春如夏花般绚烂怒放的状态,一下儿就是撞击了叶空的内心,让他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这个节目更提倡的是:只要我们在平平凡凡的生活当中发光发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陈雷认为,做传统文化节目,必须要与人共情,节气节目也不能满足于科普,而是更需要立足于时代,“传统文化节目要具有时代价值和时代审美。”

  “国风+”持续走红

  让中国故事成为世界故事

  近年来,“国风+”形式出圈的综艺及舞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解锁了新的进化通道。

  从2021年河南卫视火出圈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到2022年春晚爆款国风舞蹈《只此青绿》,“国风国潮”可以说是当下最流行的元素之一。钟情汉服、听国风音乐、购买国货等等成为Z世代日常的生活方式与新的审美范式,国风国潮元素也正以不同形态出现在各大综艺以及晚会中,成为“流量密码”。

  如何让中国故事成为世界故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表示,“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包含文学、艺术、人类学与影视的结合,传统影视内容与新的传播媒体的结合,也包括与互联网的融合,都是新文创的未来。”

  《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现象级文化综艺采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形式,营造“沉浸式”视听体验,同时融合了环幕投屏、VR、AR等数字信息技术,让这些历史风尘当中的文物、典籍活起来。

  北京卫视推出的《上新了故宫》创新了“真人秀+实地游览+探索揭秘”的综艺模式,在青年演员的带领下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游览探索历史故事。

  央视的《经典咏流传》、广东卫视原创的节目《国乐大典》、湖南卫视新推出的民歌竞唱节目《春天花会开》以“国风+音乐”为节目编排形式,歌手们或将传统古诗词改编成流行音乐,或将流行元素融入传统国乐中,创造新国风音乐,传统国风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既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又使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22年春晚惊艳众人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采用“国风+剧情”形式,在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之中融入诗词、音乐、动画、舞蹈表演,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以动态效果再现诗意盎然的江南图景。

  形式服务于内容

  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进阶之道

  作为同样打造出《唐宫夜宴》的“神仙团队”,之前频频出圈的一些节目大多数都是靠“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形式爆火。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冷淞就认为,《唐宫夜宴》不仅带来了一场秀逸韵致的国风舞蹈、美轮美奂的盛唐气象,其更为深层的意义在于革新了传统文化的宣传模式。

  国风文化的出圈,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家国文化认同感,也离不开科技对传统文化的赋能。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清明上河图》得以褪去历史尘埃,VR、AR、全息投影等各种数字技术和艺术激活沉睡的文化,精致的舞美灯光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让“国风”重换生机。

  距离《唐宫夜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如今,在河南卫视的《奇遇记》系列中,科技赋能占的比重并不大,更多依靠的是编剧巧思或情感共鸣。

  “我觉得我们在创作上秉持着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服务于主题的中心。如果是歌舞节目,这种科技赋能肯定是会加分的。”陈雷表示,在做《奇遇记》系列时,导演组选择了不以歌舞文艺表演为方向的另一条路,“我们希望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去讲故事。”

  目前,《奇遇记》系列已经做了三期,陈雷愈发感觉到这个系列的特质,就是让观众在看节目的过程中遇到另一个自己。和前两期一样,《立夏奇遇记》沿用微网剧形式,短小精悍。之后的《奇遇记》系列是否还会用这个形式,节目组还在商议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团队一定会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不断探寻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不希望节气节目只是一个简单的科普,我们还是希望做的内容,真正能够关乎大家的情感和内心的需求,真正能够留下一些时代的影子,记录一些时代的记忆,同时也能给这个时代的观众能带来一点点启迪吧。”陈雷说。

  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类节目,他更喜欢能彼此借鉴、促进,“那样百花齐放,多好啊。”

标签: 责任编辑: 林辰辰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media/yule/202205/W020220506542914978138.png